2019年4月28日下午,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第48期学术沙龙在行政楼1102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由王颂副教授主持,邀请到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与公共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合聘教授罗家德主讲,众多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罗家德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与公共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合聘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席。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组织与戰略管理專业委员会副理事長。在学术领域着重于社会网理论研究,大数据中的社会网分析,自组织过程研究,并将中国社会的“关系”与“圈子”等特质置于中国本土化管理研究之中。著有《中国商道》、《中 国人的信任游戏》、《社会网分析讲义》、《复杂》等书。同时还组织了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在灾区乡村以及北京大栅栏地区从事可持续性发展的 社区实验,并举办相关培训,著有《灾区重建纪事》,《云村重建纪事》以及社区《營造的理論,流程与案例》等学术论著。
讲座伊始, 罗家德教授首先用津巴布韦的普查和大五人格的大数据研究,引入本次的主题:社会网络指导大数据,理论与数据双驱动。本次讲座有两个主要的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大数据怎么进入学术界,如何改造学术界;议题二:我们的学术研究加上大数据之后,如何改变产业应用。
接下来,罗家德教授着重介绍了大数据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计算社会科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革命,使得研究设计、分析方法到理论建立都有了新的改变,产生了理论导引(theory guidance)的大数据研究方法论。一方面,社会科学理论强调“问题意识”,指导大数据的应用以及预测模型的产生,并为模型提供校准的扎根真相;另一方面,数据挖掘结果可以启发理论的探究或对理论进行补充,同时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指导预测模型的构建,从而提出修正理论的提案。如此在理论与数据双驱动,资料挖掘和理论缄默以及构建预测算法的三角间往复对话,一方面使理论不断改善,一方面使预测算法越来越精确,进而推动并解释更多现象。
接着,罗家德教授介绍了自己做的关于中国人脉圈的研究。主要问题是计算关系强度,刻画中国人人脉圈可分为几层。从西方邓巴圈的理论以及中国本土人情、关系和面子理论出发,对中国人人脉圈层进行猜想。关系强度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关系强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互动逻辑,从而影响关系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的流动。
罗家德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且互动频繁,让大家对什么是管理及社科理论导引的大数据研究以及如何整合大数据挖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本次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严雨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