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13日,青年学者案例研究特训营第三期在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顺利开营。依托于“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本次特训营期望帮助青年学者丰富和完善对案例研究的认知,提升案例研究能力与写作水平。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百人计划研究员刘洋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许晖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李亮副教授负责筹办此次特训营,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院长魏江教授、副院长汪蕾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讲师团成员做了精彩演讲,引起了来自全国各高校青年参会学者的积极反响。
会议伊始,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副院长汪蕾教授做了开幕致辞,强调浙江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是国内案例研究的重镇,期待青年学者能够通过案例研究贡献更多中国管理知识。南开大学许晖教授亦简要介绍了特训营的发展背景,并希望特训营能越办越好。
随后,案例研究特训营的讲师团就案例研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经验分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亮副教授就“一篇案例研究的方法论之旅”为题,概述了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彬副教授做了“为有源头活水来: 案例研究的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为题的主题分享;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刘洋研究员发表了“最优独特性: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角色”的主题报告;之后浙江财经大学应瑛副教授做了“方法与技巧: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为题的主题报告;浙江工业大学程聪副教授做了“单案例研究:百转千回 殊途同归”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崔淼教授做了“多案例研究:大道至简 衍化至繁”的分享;暨南大学苏芳博士就“案例研究写作从好案例到好文章”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最后武汉大学江诗松副教授以“案例研究的骨骼、血肉和精神”为题,做了精彩分享。除了主题演讲环节外,特训营还邀请浙江工商大学王节祥老师和齐鲁工业大学朱晓红老师作为2018年“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获奖者,进行经验分享。此外,特训营还设置了案例研究论文分享环节,山东财经大学陈寒松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陈其齐博士和浙江工商大学孙元教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案例研究论文,讲师团成员对论文进行了细致而精彩的点评。
最后,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院长魏江教授做了精彩的总结报告。魏江教授首先给予特训营了高度评价,认为特训营是一个“高水平”和“讲真话”的会议。魏江教授而后重点从三个方面对所有参会青年学者进行寄语。第一,魏江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早年从受许庆瑞院士影响去企业“蹲点”到后来逐步“懂管理”、“懂实践”过程中坚持案例研究的经历。基于自身经历,魏江教授指出案例研究不要“指鹿为马”和“削足适履”—防止理论和案例实际的不匹配;亦要跳出“类虎画猫”的怪圈—不要从文献中断章取义进行研究而脱离实践;而要“脱皮入骨”—拨开现象看本质,找到现象背后内在的理论逻辑。
第二,魏江教授认为案例研究对当下中国管理学博士培养和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首先,“识真山”:案例研究有助于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了解真实的企业管理实践;其次,“说真话”:案例研究有助于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收集到真实的企业实践数据,展现真实的企业运行规律;再次,“明真理”:案例研究有助于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从真实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背后核心的理论逻辑,发现真理;最后,“育真人”:案例研究帮助博士生更好地成长和研究者更好地培养学生。
第三,魏江教授认为要做一个好的案例研究者,要有“四合一”的方法:学术案例研究、教学案例开发、学生培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四个方面相结合。中国特别需要能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研究学者,通过案例研究不仅要做好的研究、开发教学案例和进行学生培养,还需要关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衍生性、辅助性训练的青年学者案例研究特训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获得了国内案例青年学者的广泛好评。训练营秉承“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寻求突破”的精神,以“丰富和完善学者对案例研究的认知,提升案例研究能力与写作水平”为主旨,为青年学者及案例研究者搭建经验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对推动当前及未来中国案例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为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立足管理实践,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撰稿/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