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郝心颖博士主讲营销系讲座NO.22

发布时间:2019-06-12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127

201965日,应市场营销学系副主任王小毅副教授的诚挚邀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郝心颖博士为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的师生们做了一次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是《Walking a Fine Line: Customer Retention in Mobile APP Targeting》。

4.jpg

智能手机上的购物类APP大大提高人们使用手机购物的便捷性,为了保持人们对购物类APP的关注、鼓励消费者提高对APP的使用率,商家或运营方会经常地通过APP向人们发布手机推送消息。推送消息过少,人们会遗忘或抛弃APP;推送过多,又会导致人们产生负担感核对隐私泄露的担忧。那么究竟这种推送的频率多少才合适呢?郝心颖博士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享。

2.jpg

人们日常接收到的推送可大体分为两类基于行为进行的推送和基于地理定位进行的推送。郝心颖博士及其合作者以美国奥斯汀市的某购物APP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分析了不同推送频率下两种推送信息对APP客户保持(Customer Retention)情况的影响。

结果显示,运营商不应无限制地发送大量的推送信息(包括基于位置的和基于行为的推送),这将导致客户保持率的大幅下降。为了长期的客户保持率和发展,运营商应将推送量和频率控制在稍低于饱和点的水平上(一周2-4次)。此外,大量的推送也会引发消费者的隐私担忧,进而降低消费者的授权意愿。

3.jpg

有趣的是,与安卓手机用户相比,使用IOS系统的手机用户似乎更能容忍推送信息。郝心颖博士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种区别是由两种系统不同的信息授权方式造成的,安卓用户在下载安卓APP时系统会默认授权推送,但是IOS用户则会受到系统的推送授权询问。当接收推送是因为主动允许而非被动接受时,人们对推送信息的反感度下降。

郝博士还提到,当消费者的主动搜寻行为增加时,会导致他们重新开启已经关闭掉的推送授权。这是因为消费者通过主动的搜寻,逐渐进入更加健康、主动的使用状态,从而愿意允许APP继续使用自己的信息进行推送。

针对这一研究,现场的师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争相探讨研究的细节和相关延展问题,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