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系成功举办第四届消费者行为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6-28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370

第四届消费者行为国际研讨会于2019625日在我校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市场营销学系主办,主题为Exploring the Latest Consumer Insights。邀请了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者和博士生们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分享了最新的议题和方向。我院营销方向的博士生们也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个人的科研成果与思考,同在场的师生们热烈探讨。

朱书记.jpg

会议伊始,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党委书记朱原致开幕词,他首先感谢了诸位老师和同学的光临,并希望大家充分享受此次会议的交流和分享,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议在愉快的氛围中正式开始。

Angela.jpg

首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Angela Y. Lee分享了以More Unequal, Less Prosocial: Inequality Undermines Prosocial Behaviors为题的研究,该研究聚焦于社会不平等与人们的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方法,发现社会不平等会使人们更看重自我利益,从而减少亲社会行为。Angela的分享引发了大家的积极讨论,现场的各位老师同学纷纷提问、发表见解。

Irene.jpg

接下来,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Xun(Irene) Huang也分享了一个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Making Comparisons Impedes Prosocial Behavior。她们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被激发了“比较”的心理状态后(即使这种比较与亲社会行为无关),人们也会增加理性思考,减少对弱者的共情程度,从而更不愿意帮助弱者。

summer.jpg

短暂休息过后,我院的孙怡夏老师以The Oreo Effect: Ritualistic Behavior Decreases Loneliness by Making Life More Meaningful为主题报告了她近期的研究。就像奥利奥经典的广告词“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一样,我们在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此类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此研究发现这样的仪式感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感知,从而降低孤独感。这一研究结果对营销广告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赵玉杰.jpg何琳.jpg

上午的最后一环节是博士生汇报交流。我院17级直博生赵玉杰展示了主题为When social status for charitable giving backfires: the role of target group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内外群体的慈善行为是不同的。接下来,17级直博生何琳介绍了有关奢侈品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题为Exposure to luxury brands impairs human prosocial behavior,该研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手段(EEGfMRI)与传统方法,发现当有他人陪伴时,观看奢侈品会降低消费者的亲社会行为。

Iris.jpg

下午的会议中,来自复旦大学的Iris Hung首先分享了创新思维和换位思考相关的研究,她指出,创新思维可以激发个体的视角转换能力,从而促进换位思考。这对于慈善和商业活动也有一定启示意义:创新思维能力强的人会更容易被慈善和商业广告说服,做出捐赠行为或对产品给予更高评价。

龚晗.jpg

“留白”一直被视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艺术,然而,它也可能带来消极后果。上海财经大学的龚晗副教授的研究发现,购物网站页面留白越多,消费者便会更多地考虑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从而推迟购买决策。

王丽丽2.jpg

互联网时代,各种科技日益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也在无形中被科技改变。我院的王丽丽老师分享了媒介对个体自我控制感影响的相关研究,相比电子媒介,人们会觉得自己在纸质媒介上的行为更能够代表他们自己,从而加强自我控制。

肖春曲.jpg李婉悦.jpg

下午的博士生分享环节,博士生莫田甜率先分享了关于死亡意识唤醒对人们对强感官刺激偏好的研究,接下来,李婉悦汇报了AI应用于医疗场景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内外群体、社会经济地位等都会影响AI医疗产品的设计。肖春曲的分享向大家解释了色彩饱和度将如何影响人们对一个产品是否像“奢侈品”的感知。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发表想法,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Angela问答.jpgsummer问答.jpg

全体合照2.jpg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一些消费者行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短短一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中,大家交换思想、碰撞观点,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之路贡献了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