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与智慧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10-25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198

   第三届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年会由服务科学与运营管理学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之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分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之服务科学与工程分会联合主办,于2019年10月25日在杭州圆满落幕。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大健康与智慧医疗”。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国内外服务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包括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周伟华副院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oseph Milner教授和胡明教授,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的华中生教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灵娇老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陈力凡等。

全景66.jpg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周伟华副院长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之后介绍了“大健康与智慧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相关情况,并根据自己多年来相关的分享引出了此次研讨会对话的主题“大健康与智慧医疗”。
周院长致辞.jpg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的华中生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慢性病防治中的风险预测与干预管理”的研究。慢性病防治是最重要和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华中生教授以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为例,介绍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法。华中生教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患者未来几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可以有效识别高风险患者和低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到来。与现有的并发症风险预测工具不同,华中生教授课题组结合了患者的个体动态监测数据和医院的临床病例数据库,提出了一种融合患者个体病情趋势和患者所在病例群的病情趋势的动态风险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可以更直观体现患者病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随着患者数据的更新而不断地改进预测模型。另外,针对现有干预方法未考虑患者个体特征的局限性,华中生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患者个性化药物反应的干预管理方法。该方法针对患者所处的患病阶段和个性特征选择疗效更显著而副作用更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预期寿命和降低治疗费用。
华中生老师演讲.jpg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oseph Milner教授观察到,在多伦多的医疗健康项目中,患者通常经历多个流程才能最终完成整个的医疗服务。基于此现实,Milner教授构建了一个无限期的MDP问题模型,试图给出下列两个医疗管理问题的答案:(1)患者在单次预约中可以参与若干个流程的意义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门诊需要告知患者下次预约中涉及的流程?在Milner教授所考虑的医疗系统中,共有J个站点衔接前后流程,每个站点拥有医疗资源的常规容量是固定的,额外容量不能超过某一阈值。患者的类型可以分成K个,某一患者的类型与其之前享受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站点有关。该医疗系统中的患者必须被安排到至少一个站点,患者最多访问ζ个站点,把所有站点都访问过一遍的患者不需要再预约,其他患者(包括新到达的患者)必须被安排到未来某一天的预约中,但是门诊可以延迟决定这些患者的预约安排。针对这一多流程门诊病人的排程问题,Milner教授利用近似线性规划方法得出了近乎最优的患者调度策略,并用数值实验结果生动地展示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Joe Milner演讲.jpg
   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吴灵娇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浙一在艾滋病、乙肝、结核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吴老师所在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传染病防治示范区信息云平台,该云平台包含2800多万人的基本信息和5000多万人次的“三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筛查信息,支持“三病”大数据分析及流行规律解析,可以展示“两率”(感染率、病死率)变化。实验室创建并实施了以USET为核心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使凉山的HIV新发感染率从“十二五”初的1.15%降至目前的0.93%;完善了乙肝FVFT综合防治策略,FVFT策略在大规模人群中实施,发现示范区内全人群乙肝感染率从6.93%降至4.57%;利用全球最大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系统进行结核病的常规监测,创建并实施结核病PSED综合防治策略,PSED使示范区的人群结核病发现率提高了50%。
吴灵娇演讲.jpg
 
   随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胡明教授给大家分享的是共享出行平台中可能存在的“徒劳无功”问题。以滴滴平台为例,当出行需求远高于供给时,一些滴滴司机很容易接到附近的用车请求,但另一些司机则会被迫与上车距离较远的乘客发生匹配,导致远距离匹配的司机和乘客“徒劳无功”,乘客所需等待的时间较长而司机从该订单获得的收入也较少。共享出行平台通常运用的匹配机制是“率先派遣”,即每个乘客在发出乘车请求后立即被匹配给距其最近的空闲司机。与此不同,胡明教授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匹配方法,spatial and temporal pooling。第一种Spatial pooling指的是强制乘客走到一个固定的上车点,类似于机场、高铁站等地的出租车上客点;第二种Temporal pooling则是说当某一范围内乘客数量达到上限时才开始派遣司机。通过构建排队论模型,胡明教授证明了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有效地减少“徒劳无功”。                 
                                                                                     胡明演讲.jpg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助理教授陈力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情绪劳动和员工绩效中的性别差异。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等工具出现使得人们的信息和知识获取也更加多样,以往注重于绩效奖励的劳动关系处理方法也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陈老师指出,我们更加需要从劳动关系的前因来深入研究员工与雇主的匹配。情绪劳动指的是,员工要表现出适当的情绪,以符合组织的表现规则。目前,大部分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往往关注于服务行业,同时也几乎只关注于下属。陈老师的研究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1)情绪劳动和领导者性别之间的关系;(2)情绪劳动和领导者情绪之间的关系;(3)领导者情绪劳动与下属对领导者的情感信任之间的关系;(4)领袖情绪劳动和领袖性别对下属任务绩效的影响。
陈力凡演讲.jpg
 
   主题演讲结束后,学者们就针对“大健康行业”和“智慧医疗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