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上午,美股迎来本月第3次熔断,交易重启后跌幅扩大。收盘时,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均暴跌超过11%,道指创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与亚太市场也迎来不小的“动荡”。一些企业与投资者对此忧心忡忡:这样的形势是否会触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市场是否会受影响?面对海外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波动,中国企业与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百人计划”研究员刘起贵在剖析了此次美股波动的原因及海外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后,为中国企业与投资者提出了应对建议。
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百人计划”研究员刘起贵
以下内容整理自对刘起贵的专访。
Q1最近海外金融市场巨幅动荡,美股8天内触发三次熔断。您认为,这样的形势以及今年这场疫情,对中国金融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起贵:要分长期和短期看。就短期而言,因疫情导致的海外金融市场波动,肯定会给我们的二级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一方面,海外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外资从中国市场流出,形成“抽血”效应,大大冲击中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因海外应对疫情不利,投资者可能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担忧中,进而导致整个市场产生恐慌情绪。
此次疫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是巨大的。第一,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在今年1、2月份不得不停工停产,这势必会冲击中国上市公司在1季度的业绩。而业绩的冲击,短期而言,会导致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有出现恶化趋势的可能。第二,从某种程度上讲,疫情可能会导致一些海外企业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完善的供应链。
尽管目前国内的疫情已得到一定控制,但在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可能让一些海外企业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因此,他们可能会将企业对供应链的部分需求,逐步转移到印度、泰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分散风险。
上述“变化”都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与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无论是海外金融市场的巨幅动荡还是此次疫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都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运行具有自身规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经济韧性十足,这是不变的。随着疫情在中国的进一步控制,这些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一方面,虽然中国上市公司1季度的基本面可能恶化,但在3、4季度恢复常态后,将会实现反弹。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基础面还是稳健的。另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一直是被低估的,因此有着充足的安全壁垒去应对这次冲击。
大家可以看到,尽管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最近已跌25%-30%,但事实上,我昨晚上看它的平均市盈率还是在20-30倍之间。再如英法德市场,尽管昨晚平均跌了30%-40%,但平均市盈率还是在19倍。而中国市场,截至3月17日,上证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代表中国核心资产的上证50市盈率只有8-9倍。由此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长期来看还是被低估的。
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在未来应该会是一个持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的市场,因为我们目前的股票估值足够低。
Q2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刘起贵:从应对危机的经验看,中国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现金为王”,一定要储备足够多的现金。面对不确定性可能持续增加的未来,这是企业最主要的应对之法。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往往是信用市场的失灵,导致企业正常融资渠道受限。同时,海外经济可能因疫情原因进一步恶化,并反过来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在这样的双重“潜在打击”下,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必会陷入生存危机。
第二,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供应链优势。供应链管理对一个微观企业的生存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保障企业外部资金链的安全,还能强化企业上下游的关系以及控制企业上下游资源等。很多因危机破产的企业,最直接的问题就在于资金链,而资金链问题可能来自银行,也可能来自供应链。
第三,为了应对此次冲击,我国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以及产业政策对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得益于上述政策,相对国外资本市场而言,近期我国资本市场的科技企业走势较强,很多龙头公司股价上涨超过一倍。
在此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类上市应充分利用此次危机带来的宽松融资环境和低融资成本优势,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企业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和制度优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目前相对弱势的科技产业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而非挑战。
Q3面对波动较大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些投资者表示担忧,特别是持有美股的投资者。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该如何去应对?
刘起贵:就投资者而言,首先要认识到,中国金融市场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资金是充足的,市场流动也是充足的,且央行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保障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作为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心流动性枯竭的问题。
我们对此次波动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它是因市场恐慌情绪造成的
理性的短期冲击。它既不会改变我们长期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我们的资金链。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一定要做到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千万不要去追涨杀跌。因为实际上,这种短期情绪冲击对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链的影响都是很小的。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对祖国坚定信心,也要对我们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优秀的上市公司有信心,更要坚信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是被低估的。
在我看来,此次疫情对于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个机会,如果没有这场危机,不可能这么便宜地买到那些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
另外,对于持有美股的投资者来说,不必过于恐慌。我认为,这次美股的非理性大幅下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产生了担忧和恐慌;二是美国本身的交易机制中量化交易很多,且很多都是按公式计算的机械行为;三是美国市场的对冲工具较多,导致很多人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对冲的方式来避免指数大跌带来的损失。
我建议,已经持有美股的投资者,可以根据持有的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只要是优秀的公司,就不必太过在意这种非理性现象,未来还是有机会反弹的。至于什么时候会反弹,要看国外疫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