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睛到大脑:识别决策中的损失厌恶-市场营销学系学术讲座No.28

发布时间:2021-04-30来源:田雨浏览次数:683

2021428日上午,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市场营销学系在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紫金港校区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A523会议室迎来了盛峰博士面向浙大师生的第一次学术讲座。他为大家带来的主题为“Decomposing Loss Aversion from Gaze Allocation and Pupil Dilation”。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市场营销系主任周欣悦教授主持了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的众多师生到场学习交流。

盛峰博士是2021年刚刚加入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vip的百人计划研究员。他聚焦于社会科学与脑科学的交叉研究以及脑科学与商业的结合。 他的研究采用计算模型、行为实验、大脑成像、激素干预和基因检测等方法,探索人的经济行为、消费行为和社会行为背后的脑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Cerebral CortexNeuroImageBiological PsychologySocial Neuroscience等专业期刊,并得到了《福布斯》等知名媒体的报道。本次学术讲座的内容正是其发表在2020PNAS上的一篇集合脑科学、行为经济学以及消费者行为学多学科融合的研究。

研究内容从盛博士讲述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这一理论开始。损失厌恶是决策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俗的来讲,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损失厌恶着重强调在经济决策中,人避害的倾向大于趋利的倾向。虽然损失厌恶在学术界已是一个广为接纳的概念,但是对于损失厌恶在决策中的作用机制不同的学者仍有不同的见解。总的来说,主流的理论将损失厌恶解释为一种价值偏差(valuation bias),另一派将其解释为一种反应偏差(response bias)。盛博士整合以上两种观点,结合计算模型、眼动追踪和瞳孔测量法等方法,为赌博决策建立了一个基于生理过程的动态框架,创新地揭示了损失厌恶机制背后的认知机制。

为便于市场营销学系的师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运动和瞳孔的变化与损失厌恶之间的逻辑关系,盛博士在讲座期间向大家深入解释了眼球运动与瞳孔大小变化的心理学意义。例如,眼球的运动往往导致注视点的变化,而注视点的变化往往与人对信息的偏好有关;对于越偏好的信息,人往往会给予更多的注视。而瞳孔的放大缩小则与人大脑的唤起程度或者活动强度有关,人的大脑在高强度运作时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上升,瞳孔会迅速放大。


通过记录94名被试赌博决策过程中的注视点分配和瞳孔大小变化,盛博士发现,在决策过程中,对信息的不同注视反映对信息不同的主观价值,而做出一个选择时瞳孔的变化,则反映做出这一选择所费的脑力。在讲座的最后,盛博士还分享了这项研究在儿童和老年人的群体中做的后续研究。


讲座过程中,盛博士和与会的师生就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交流了各自观点,并且真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在这次讲座中得到不同方面的学术加成。

 


关闭